糖尿病成因為何?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 黃信揚醫師的回答是:「糖尿病有三大原因:(一)遺傳體質(二)飲食型態(三)肥胖。」其他如:營養失調、懷孕、情緒壓力、藥物等,也可能促使糖尿病發生。然而,糖尿病絕非傳染病,既不會傳給他人,也不會被人傳染,家族中如果有人罹患糖尿病,其他家人得病的機率相對增高,原因不在傳染,而在遺傳或家族的飲食、生活型態。

面對來勢洶洶的「糖糖危機」,患者如何自處呢?黃信揚醫師認為,病人的自我照護是關鍵,患者可藉由醫護人員的衛教、諮詢等方式,學著與疾病共存,並積極學習自我照護。自我照護的第一要務是控制血壓,第二要務是控制血糖,第三要務是控制膽固醇。

 

三十分鐘燃燒脂肪
運動三十分鐘才能燃燒脂肪。黃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應該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運動的好處很多,既可消耗熱量控制體重、降低血糖與膽固醇、增強血管彈性和心肺功能,更能改善高血壓。不過,黃醫師也特別提醒,糖尿病病友切勿在空腹時運動,飯後運動是正確選擇,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都應以逐步漸進方式進行,運動時間最好在半小時以上,因為運動的前二十分鐘,消耗的是肝臟中的甘醣,繼之才是燃燒脂肪。

 

寶貝雙足和心理建設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叮嚀糖尿病患者,應該特別寶貝雙足,切勿赤腳運動,腳部有傷口時應避免運動,並要隨身攜帶方糖,以備萬一發生低血糖時之需。刻意保護雙足的原因在於,身體下肢的血液循環比較差,易感染發炎,是癒合力較低的部位。

各項繁鎖的自我照顧,如:為自己注射胰島素、服藥、監測血糖、飲食體重控制等,常常讓病患備感壓力。與糖尿病共存的歲月中,難免許多害怕煩憂,擔心併發症、擔心性功能、擔心他人的眼光、擔心工作及婚姻的變化……,常使患者陷入憂鬱焦慮沮喪等情緒。孫宜珍督導鼓勵患者,坦然接受事實,尋找抒壓管道,參與社交活動,加入糖尿病友協會等支持團體。

 

健康飲食原則
針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提出以下原則:
一、定時定量: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尤其是含醣類食物(五穀根莖類、水果類、奶類),血糖才會穩定。
二、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蛋豆魚類、油脂類、蔬菜類、奶類、水果類,各類食物攝取份量,儘可能由營養師評估。
三、增加膳食纖維之攝取:麥片含豐富水溶性纖維,是患者的極佳選擇。
四、少油少糖少鹽:烹調採水煮、清蒸、涼拌等方式。
五、少飲酒。

另外,仙草、愛玉、蒟蒻等低熱量又具飽足感的食物也是患者的安全選擇。其他較有利血糖控制的食物有:低脂奶、多穀米、黃豆糙米飯、全縠類(小麥、燕麥、小米等)未加工的乾豆類及莢豆類,各種新鮮水果和海帶芽等藻類食物。

其中,水果富含纖維、維他命C,但一天以不超過兩份水果為佳。黃信揚醫師表示,一份約是成人拳頭大小的水果量,過量攝取水果,就會大量攝入果糖,結果勢必影響糖尿病人的血糖穩定。而且,榨取果汁所需使用的水果份量極大,遠超過每日可攝取的份數,有時還將水果的纖維過濾丟棄,所以果汁不應是糖尿病患的首選。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吳方芳/「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08年八月號第58~61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本文轉載自優活健康網】/【黃信揚 醫師 / 台東基督教醫院 - 家庭醫學科】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10是近幾年最熱門的美容食品之一,許多年輕女性都趨之若鶩,夯到不行的Q10究竟是什麼呢?

Coenzyme Q10簡稱Co Q10,也有人稱為維生素Q,它是一種輔酶,在人體裡也存在,但是到了中年之後會逐漸減少營養不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會使得體內製造Q10的能力下降,消耗的量也增加,體內Q10濃度就明顯降低了。當體內含量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五時,便會造成心臟功能降低,這時候就需要額外補充攝取。

 

何一成醫師指出攝取足夠的輔酶Q10,可以減低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機會,也能使血管通暢而降低高血壓。心臟要負擔巨大輸送血液的工作,因此含輔酶Q10特別多,如果濃度不足的時候,就會造成心臟組織的損傷。一項研究發現,心臟衰竭患者的Q10濃度普遍偏低,加以補充之後,心臟功能會有所改善,另外,高血脂病患服用降血脂藥物期間,如果適時補充Q10,還能降低肌肉病變的機會。因此Q10不只是美顏產品,更是護心保養品。

 

市面上充斥琳瑯滿目的Q10保健食品,其實在許多食物當中就有Q10的來源,例如鯖魚、沙丁魚、鮪魚、牛肉、雞肉、花生、核桃、腰果、黃豆油、橄欖油、菠菜、花椰菜、豆類等食物都含有Q10。但要注意的是,食物加工與烹調的過程中會破壞Q10,所以不要過度處理食物。此外,因為Q10是油溶性的,如果與食物中的油脂一起食用,就可以提高吸收率。

 

 

 

資料來源:本文摘自/【何一成/為身體找對食物,由平安文化發行/本文轉載自優活健康網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牙科楊智仁主任表示,一位20幾歳的年輕人至該院牙科求診,年輕人主訴他的牙齒內長了一塊很大的肉,而且已有3-4個月之久,但是不會痛,偶而不小心碰到會流血,他很擔心,害怕是罹患了口腔癌,所以不敢檢查,因此,瘦了好幾公斤,此次是因為又流血了,家人堅持要他就醫。

 

楊智仁主任指出,經他口內檢查發現,此病人下顎第一大臼齒蛀的很嚴重,肉是由牙髓腔內長出,整個覆蓋住牙冠,是一肉芽組織,會發生此情形乃因年輕人的身體抵抗力好,使齒髓組織擁有不尋常的增殖能力所造成的。病人經過根管治療後,並作柱釘及牙冠復形,已恢復咀嚼功能。

 

楊智仁主任表示,雖說「牙齒長肉」,大都是良性的組織,但若是從牙齦增殖生長而覆蓋住牙齒的組織,長期局部的刺激,如尖銳牙齒邊緣、不合適的假牙以及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等因素,也有變惡性的可能,民眾不可不慎

 

楊智仁主任建議,口腔內軟組織的突起,應及早檢查,但也不必過度擔心,儘早診斷、儘速治療,仍是維持口腔及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本文轉載自優活健康網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台灣地區癌症統計,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死亡率為第四名,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一年約有超過50萬人死於乳癌。

哪些人容易罹患乳癌呢?署立基隆醫院一般外科陳俊維醫師表示:有母親或是姐妹曾為乳癌患者、初潮年齡小於12歲、超過55歲才停經、從未生育、或是超過35歲才生育、不餵母乳,甚至偏好食用高脂肪食物的女性朋友都是容易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雖然我們無法預知乳癌何時降臨在我們身上,但是可以藉由乳房自我檢查、醫療儀器對乳癌做早期偵測,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因此,平常應該定期自我乳房檢查,注意乳頭、皮膚是否有凹陷或濕疹,或分泌物等,如果有發現異狀,應立即找專科醫師檢查。由於女性月經週期會伴有荷爾蒙的變化,影響乳房的大小,所以最好固定在每次月經結束後3-5天做自我檢查。已停經或切除子宮的女性,則選擇在每個月的固定一天檢查。

並且每年找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進行乳房檢查,35至39歲每年應至少每兩年做一次專業檢查,40歲以上的婦女則應該每年都要請專科醫師進行乳房檢查。

而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唯一可以證明用在一般健康的女性上,作為早期癌症篩檢的工具。乳房攝影篩檢不僅可以發現無症狀之0期乳癌,更特別適合50歲以上無症狀婦女之乳癌篩檢。歐美國家研究證實,50歲以上婦女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可以降低20%-30%的乳癌死亡率。署立基隆醫院陳俊維醫師表示:十幾歲和二十多歲女性的乳房組織,對低劑量輻射的敏感度,較年長者來得強,建議三十五以下的女性,除非有罹患乳癌的可能,否則不應接受常規性乳房攝影;相對的,對三十五歲以上的女性來說,則應每年定期做乳房檢查。

署立基隆醫院陳俊維醫師提到:雖然國民健康局有提供50歲以上婦女免費篩檢服務,但依統計結果目前國內50-69歲婦女曾接受乳房攝影篩檢的比率為17.8%,篩檢率遠低於英國與美國的75%。顯示國內女性朋友對於自身癌症的檢視仍屬不足。陳俊維醫師表示:一般女性朋友自20歲左右開始即應開始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並養成習慣,一生都應該持續,絕不停止;且除了定期找專科醫師做檢查外,近親家族曾患乳癌的年輕女性及凡超過四十歲的女性,,儘管本身沒有發病症狀,每年仍應均進行例行性乳房攝影。

另外,陳俊維醫師也表示:雖然大多數的乳癌都是腫塊,但也有很多其他的變化是乳癌的警兆,做乳房自我檢查時一定要注意有沒有發生變化。很多女性就是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不要害怕發現變化,即使不確定是什麼變化,也要請醫生檢查。如果診斷結果不滿意,那就再請另一位專科醫師做檢查,且無論年紀大小,只要患任何型式乳癌,或先前切片顯示良性卻有高危險性的細胞變化,每年也都應進行乳房攝影。目前乳癌零期存活率近100%,第一期第二期也有80%以上的存活率,呼籲各位女性朋友仍要重視自己的『兩點』危機,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署立基隆醫院】/本文轉載自優活健康網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11/30)家樂福可享買兩千送兩百!

信東連鎖藥妝可合併累計!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2000get200.jpg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月信東舉辦聖誕歡樂趴  一同來歡樂喔

聖誕告示牌.jpg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四位,這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 黃信揚醫師說明,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會自動將吃進去的醣類飲食(醣類就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澱粉和纖維質)轉化為葡萄糖,藉由血液運送至身體各部位,成為身體的熱量、養分。然而,血液中的葡萄糖必須透過胰島素(胰臟β細胞製造的一種荷爾蒙)的幫助,方能順利進入細胞。胰島素一旦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不能進入細胞,留置在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超過180mg/dl時,葡萄糖就會經由小便排出,形成尿糖,即稱為糖尿病。

胰島素分泌不足對人體影響甚鉅,除了引發糖尿病,也會促使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素代謝異常。長期高血糖和代謝異常,勢必破壞體內大小血管與神經功能,進而產生各種無法修復之併發症。目前對於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主要是測量血中葡萄糖的濃度,若空腹八小時以上血糖超過126mg/dl,或任何時間血糖超過200mg/dl,並伴隨吃多、喝多、尿多,就是糖尿病。

危機四伏的併發症與三多症狀
黃醫師表示,併發症分急性、慢性兩類,急性併發症包括:酮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或高血糖昏迷;慢性併發症則有:腦中風、心肌梗塞,足部、眼睛、皮膚、腎臟、神經病變等。糖尿病友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由於高血壓與糖尿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兩者合併時,更易增加併發症發生機率。

黃信揚醫師呼籲,糖尿病友務必嚴格控制血壓,目標為收縮壓小於130mm Hg、舒張壓小於80mm Hg,嚴格的血壓控制所獲得的保護作用,遠比血糖控制還大。

糖尿病症狀為何?東基社區健康部門孫宜珍督導說,多數病人在發病初期並無特殊症狀,許多病患經由例行健檢,才驚訝的知悉自己得了糖尿病。

若不積極診治,病情勢必日益加重,伴隨而至的症狀,最顯著的就是三多:吃多、尿多、喝多(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另外,疲倦、視力模糊、體重減輕、四肢無力、傷口難癒合、皮膚病變、易感染、女性外陰部搔癢等症狀,也可能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吳方芳/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08年八月號第58~61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血壓偏高的患者,每天所攝取的鹽份不能超過五公克嗎?

 

為了讓民眾了解食物當中的鹽含量比例,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團隊昨天舉辦了『低鹽吃出好味道』活動,當營養師告訴他們,每天若三餐各喝二碗湯,一天下來吃進去的鹽就超過七點二公克了,眾人直呼不可思議。

依照衛生署的統計,國人平均每天攝取到的食鹽量大於或等於十公克,一般人每日食鹽建議攝取量為八至十公克,張秋密說,低鹽飲食中提到針對血壓偏高的民眾每日食鹽建議攝取量應小於或等於五公克,而民眾都知道高血壓是不能吃醃漬、加工罐頭食品,但是卻忽略了其實我們每天都會喝的湯,也是鹽份的主要來源,一般來說每一百c.c的湯就含有約零點六公克的鹽,每碗八分滿的湯約有二百c.c,含一點二公克的鹽,每餐各喝一碗湯一天就吃進去三點公克的鹽,若一餐喝二碗湯,一天下來,更高達七點二公克的鹽份。對於血壓偏高的人來說,已經超過了每日的鹽攝取總量。

張秋密營養師說,為了預防高血壓可能造成的各種慢性疾病,有關低鹽飲食的觀念逐漸受重視,均衡的飲食主要是以豐富的蔬菜、水果及低脂乳類為訴求,搭配適量的全榖類、核果類及低脂肉類,有些民眾會覺得少鹽就好像少了一味,她建議,可以運用新鮮的辛香料如蔥、薑、蒜、香菜…等,或是鳳梨、蕃茄、牛蒡、檸檬、中藥材來讓菜入味,這樣不僅可以吃出食物的原味及鮮甜,更可以讓有限的鹽量加在必要的菜色裡,如此就可以同時享有美味及健康。

本文取自《養生文化報》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部於工業節大會頒發創業四十年以上歷史悠久廠商感謝狀

 

經濟部爲感謝創業達四十年以上歷史悠久廠商對促進工商發展及就業之貢獻,於96年11月5日頒布「經濟部頒發創業四十年以上歷史悠久廠商感謝狀作業要點」(以下稱本要點),自97年起由縣市政府推荐合乎資格的廠商,藉工業節大會致贈感謝狀。
依本要點規定,獲頒資格需創業達40年以上、目前正常營運、且近3年無重大工安衛、環保及其他違法事件。由於環保工安法令日趨嚴謹,廠商一疏失即可能違反相關規定,經審酌本要點意旨,本部爰於今(98)年8月18日修正本要點,將現行近3年無重大工安衛、環保及其他違法事件之獎勵條件修正為2年,並增列創業達50年以上者頒發感謝狀乙紙及獎盃乙座,以提高廠商受獎之尊榮感,也表現政府之重視程度。
今年各縣市政府依本要點推薦之廠商數達310家,刪除與去年重複、年資未達標準、同1公司多廠符合規定者,並經本部中部辦公室確認無歇業、註銷情事之廠商家數為271家,其中40年以上未達50年者217家,將致贈感謝狀乙紙,50年以上者54家,將致贈感謝狀乙紙及獎盃乙座。
今年工業節大會預定於11月11日(星期三)下午1時50分假台北圓山大飯店12樓大會廳舉行,將由本部黃次長重球代表施部長蒞會頒發。

 

賀!本公司獲此殊榮

98.11.11.JPG 

DSCN78~1.JPG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聽到許多人都說自己有便祕方面的問題,尤其女生的比例更高。究竟怎樣才算是「便祕」呢?答案是,如果超過三天未排便,或是糞便乾硬、排便不順都可稱為便祕,相信大家都知道便祕和食物纖維攝取不夠,或是缺乏運動,致使腸胃蠕動能力不佳有關,除此之外,某些特定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大腸腫瘤、腸道阻塞、糖尿病……等),也可能會導致便祕。而如果經常性便祕,也比較容易患有「憩室」。

所謂「憩室」就是因為便祕時糞便經常很硬,為了排便,大腸內壓力增大,使腸壁薄處突出而形成的囊狀。在平時或許並無症狀,但如果食物殘渣滯留其中,則不易排除,造成細菌的滋生,導致發炎,會有腹痛、腹瀉、腹脹等症狀。

何一成醫師表示要解決便祕和憩室問題,只要調整腸胃蠕動速度,讓便便變得柔軟,就能「解」開惱人的便祕問題。我的建議還是先從食物下手來改善,不要藉助藥物,只要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就能產生顯著的療效。

膳食纖維分為兩種,一種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包括果膠和部份半纖維素。果膠存在於水果和蔬菜中,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等所構成。另一種膳食纖維是「不溶性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結構與澱粉相似,它不能被人體腸胃道的酵素所消化。膳食纖維之中的果膠在平時可增加糞便的體積及含水量,使其易於排出,而在腸道過度蠕動時,果膠則具有抑制的作用,有止瀉的功能。

一些含蔬菜水果的果菜汁或精力湯,因為富含纖維可以吸水,使糞便較為柔軟易於排出而改善便祕,但是其中也富含鉀離子,腎臟病患者不宜過量飲用,否則血液中的鉀離子濃度會上升,而造成心律不整等問題。一般人一次飲用量不要超過三百CC,腎臟病患者一次飲用量則不要超過一百五十CC。

每天補充二十到三十公克膳食纖維可以使排便順暢,降低大腸癌的危險,並且預防便祕、痔瘡、憩室炎等,攝取太少膳食纖維的人如果想增加攝取量,以每天增加一公克為原則,攝取過量對身體並沒有更大益處,增加速度太快反倒會造成肚子脹等不舒服的症狀。

在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的同時,還必須配合飲用足量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膳食纖維會在腸胃中吸收僅有的少量水分,糞便反而會變得更乾硬,導致便祕惡化。喝水對於腸胃蠕動很有幫助,每天攝取兩千到兩千五百CC的足量水分,可以使糞便比較柔軟,容易排出。有些人不是那麼愛喝水,喜歡喝一些比較有味道的流質,這時候我也建議偶爾可以梅子汁、無花果、玫瑰花茶、菊花茶等飲料來取代白開水,因為這些飲料同樣具有刺激腸胃蠕動、改善便祕的效果。

平日也可多選擇全麥麵包、全麥饅頭、全麥餅乾食用,這些食物的纖維質較白麵包多,有利腸胃蠕動。平常不妨將高纖維的糙米、黃豆、燕麥片、全麥煮熟軟化後,再加入白米一起煮。

專家發現,利用人類能消化單糖與雙糖,卻難以吸收寡糖的原理,讓吃下的寡糖能進入腸道讓益菌分解利用,促進腸道的微生物平衡。寡糖能增加糞便體積,對於促進正常蠕動及排便有相當不錯的效果,因此市面上的許多加工食品都添加了寡糖。

而肉類常是胃沉重的負擔,當有便祕的問題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可能讓蔬果成為每日菜單上的主食,在生活習慣上,我們可以使用含有蛋白質及纖維素的毛豆、黃豆等,取代部份肉類。

特別挑選含有刺激腸胃蠕動成份的水果,例如奇異果、木瓜等;而蜜棗、水梨、蘋果含有不易吸收的山梨醇,能有效改善便祕;全麥、糙米含有穀物外皮的纖維;調味用的香菜對便祕也有些幫助;芫荽能抑制大腸吸收鹽分及水分,使得糞便較為柔軟而易於排出。。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本文摘自【為身體找對食物,由平安文化發行】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大錢不見得能換取完美的肌膚,年齡、情緒、睡眠、健康狀態與季節氣候變化才是肌膚的大敵,想要擁有晶亮膚質,除了多充實正確的皮膚醫學常識,在經濟條件許可下,接受一些醫學美容的回春術,或定期讓合格的美容師進行保養,除了怡情養性、身心放鬆之外,確實可以達到部份青春長駐的效果。

目前越來越多皮膚專科醫師,跨足醫學與美容的範疇,同時擁有兩方面的執照,比起上一代的醫師更瞭解(女)人肌膚要的是什麼。長久以來,一般人對臉部肌膚保養一直有些錯誤的觀念,如每天固定洗2次臉,要常常深層清潔以去除髒污,要去角質等。其實,洗臉的重點不在於次數多寡,只要覺得過度油膩、不舒服,就洗臉,特別是針對油亮部位做清潔工作。由於肌膚有自動新陳代謝的功能,所以過度的清潔或去角質,有時會適得其反。

許多人到了換季時有脫皮的問題,是缺水、還是清潔過度?

有這樣狀況的人大部份有過敏體質、脂漏性皮膚炎。睡眠、情緒、天氣變化都會誘發肌膚拉警報。疾病無法根除,只能努力讓自己保持充足的睡眠、愉快的情緒,當氣溫驟降時,出外將臉部稍微遮掩防護,注重皮膚保養,減緩過敏情況。情況嚴重時,必須尋求皮膚科醫師的診治。

在南台灣,即使是秋冬季節,惱人的粉刺和青春痘依舊困擾很多人。我們認為關鍵不在於清潔不夠徹底,而是睡眠、情緒的影響,泳池中的氯、調經用的藥也可能引起痘痘增生。對於粉刺,不能隨意擠壓,免得粉刺沒清除,反而臉上疤痕一堆。每個粉刺都有開口,生長角度與型態也不同,最好先求助皮膚科醫師,擦藥讓粉刺比較容易排出,再請專業美容師清除「成熟粉刺」、「內包粉刺」,還妳一張光滑無暇的俏臉蛋。另外,別忘了南台灣秋冬的太陽,不僅僅是溫暖,有時媲美夏陽的熱情,因此全方位的防曬是絕對必要的!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本文摘自【張賴妙珣 醫師 / 天主教聖功醫院 - 皮膚科】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塗在身上的防曬乳液會減少身體跟紫外線接觸的量。「防曬係數」就是產品可阻擋多少紫外線的標示。係數十可阻擋百分之九十的紫外線,係數三十則可阻擋近百分之九十七的紫外線。防曬乳液具有反射或吸收紫外線的功能,而蕃茄內含的天然防曬聖品茄紅素屬於後者,也就是會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方地吃掉紫外線!

紫外線接觸皮膚後會帶來很多影響。好的影響是誘發維生素D的合成,這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只存在油脂魚和少數食物當中。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佝僂症和骨質疏鬆,也是其他幾種疾病的危險因子。膚色白的人只要在充足的陽光下待幾分鐘,就可以合成大量的維生素D。膚色深的人製造的量就少很多,原因是皮膚含有較多的黑色素,跟茄紅素一樣,會阻擋紫外線。

所以黑皮膚比白皮膚更容易罹患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疾病,尤其是在冬季。但是話說回來,黑色素給人帶來的好處其實比害處更多。黑皮膚的人比較不受紫外線對皮膚的負面影響。舉例來說,紫外線會分解掉使皮膚緊實有彈性的膠原纖維。膠原纖維經過歲月和紫外線的雙重打擊,結果是肌膚鬆垮、出現皺紋。紫外線也對DNA有害。DNA是人體有核細胞中,控制各種生理機能的基本分子。癌症的發生就是源於DNA受損。而紫外線破壞皮膚細胞的DNA,就是導致皮膚癌的主因。

茄紅素吸收紫外線,保護DNA和膠原纖維不受到破壞。茄紅素本身也是抗氧化物質,所以還可以清除紫外線產生的自由基。自由基會干擾細胞正常運作,例如破壞DNA、分解細胞膜等等。雖然身體自有一套DNA修復工具,但如果長時間處在充滿紫外線的環境下,造成的損害就會讓身體吃不消。這時其他的分子會發出警告,提高患部的血流量,出現紅斑,這是曬傷的第一個症狀。下一個警告就是產生洗冷水澡的強烈欲望。所以黑色素是皮膚黑的人的內在防曬系統。有研究指出,茄紅素對皮膚白的人也可以達到黑色素的保護效果。

另一項比較特別的研究則指出,茄紅素不只能延緩老化,還會使人長壽。這是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一項大型修女研究計畫(Nun Study)的子計畫。參與研究的修女共九十四名,年紀在七十七到九十五歲之間,住在同一所修道院中。研究人員花了六年的時間,持續追蹤修女血中的茄紅素濃度,發現一直維持高茄紅素濃度的修女,有七成在研究完成後仍然存活,而茄紅素濃度低的人,存活率只有百分之十三。

對於這個結果,醫師與研究者多持正面看法,但還是強調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佐證才能支持這項說法,部分的原因也是不鼓勵人們馬上就去吃茄紅素營養補充品。我們不確定茄紅素的吸收,吃蕃茄和吃萃取物是否會有相同的效果。此外,茄紅素萃取錠相當貴,口感跟美味的蕃茄泥完全無法比。。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本文摘自【食物的真相,由商周出版社發行】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歲張小姐(化名)因全身皮膚紅疹前往皮膚科門診就診,病患因上述問題已於藥房自行購買外用藥治療多日,但病情仍然好好壞壞,並未有顯著改善。患者於是前往一般診所就診,初步診斷是一般溼疹,投予外用及口服類固醇,治療2日後好轉,於是自行停藥,沒想到於停藥後1日內發出全身紅疹及膿泡,並且合併高燒,前往平等澄清醫院才發現是乾癬,病患於門診接受口服抗癌藥 (MTX)並投予外用抗乾癬劑 (Vit D3 ointment) 後好轉。

秋冬季節乾癬病症會惡化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皮膚科林書賢醫師表示,乾癬(psoriasis vulgaris) 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好發於白種人及亞裔人士,但印地安紅種人少見,臨床上表現為多發性鮭魚紅之班塊,多發於頭皮、四肢及身軀,5% 合併指(趾)甲變形,好發年齡為25至 35歲或 45至 55 歲,乾癬之家族遺傳率為8%,一般而言乾癬是一年四季皆為發作時期,但秋冬季節乾癬病症常會惡化,有時有乾癬體質的人常會在一些重大疾病時爆發,如流行性感冒、腫瘤開刀等一旦出現就不會消失,除非積極就醫控制

林書賢醫師說明,乾癬臨床上很容易和體癬菌感染、慢性溼疹混淆,更又甚之,如合併指趾甲變形,常會被誤判為灰指甲,病患常因此項原因而冤枉接受口服抗黴菌藥治療,花錢又傷身。

切勿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
一般乾癬治療分兩種:外用及內服。外用藥有局部類固醇藥膏、維生素D3 藥膏維生素A 酸藥膏,一般會建議病患混合交替使用,另有煤焦油產品,供沐浴及洗頭用,以加強外用藥之效果。口服藥方面,一般建議於外用藥治療無效時使用,或合併全身膿皰、紅皮症時 進行,口服制劑有維生素A酸(Isotretinoid) 及葉酸拮抗劑 (MTX),有時使用環孢靈 (cyclosporin),但是切勿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控制,否則會造成反彈

林醫師最後提醒民眾,乾癬不是癬,但發病起來痛苦不堪,專業醫師的協助將是乾癬病患的最佳選擇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本文作者【優活健康網報訊】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東連鎖藥妝11月份好康活動開跑囉!

給您一整個月的貼心照顧

11月正面1103.jpg 

11月1015-1背面.jpg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的「多桑世代」是指台灣被日本統治的50年間,接受日本教育,說一口流利日語,爾後才學普通話的世代。除溝通困難造成目前75歲以上的「多桑世代」與家人的隔離感,失智症也成了必須面對的重要健康課題。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神經內科醫師劉議謙解釋,失智症最主要的病徵是腦部「記憶退化」,一開始非常輕微而容易讓人忽視,如「完全忘記與別人的約定,且事後怎麼也想不起來有這麼一回事」、「明明就在家附近,卻繞來繞去找不到回家的路」。

失智症好發在老年人,如逐漸拖延,會讓疾病進展到中、末期,出現妄想、錯亂等會困擾家人的行為,然而,事實上大多數患者都是在此時期才被帶來醫院就診,不過,中到重度的失智症卻是對任何治療都反應比較不好的階段。

劉議謙表示,失智症患者腦海中的記憶就像被強力橡皮擦抹去一樣,給再多提示都想不起來。失智症患者初期會出現「規則的被破壞」症狀,如將鞋子放到冰箱或鍋子擺回衣櫃,而且會重覆不斷發生以及出現語言能力的缺失,如說話的詞彙、引用的成語都會逐漸減少。同時,對方向感及時間概念模糊,雖是患者從小生活的環境,仍會感到陌生,甚至迷路。

此外,患者還會出現讓家人十分困擾的行為,包含焦躁不安、日夜不分、妄想、幻覺、不理人、徘徊、收集癖、暴飲暴食、暴露,甚至對家人的言語、行為上的暴力;症狀嚴重時,最好請精神科醫師介入治療。

退化型的失智症,症狀可長達數年,如在短時間內進展到嚴重痴呆,常常可能是一些其他的神經病變引起,如腦瘤、腦中風、腦膿瘍、硬腦膜下血腫或腦炎。

劉議謙進一步說明,失智症的治療可分成三層面,第一是醫師處方的藥,對於輕中重度的失智症各有不同的藥物治療策略,第二則是行為及認知的治療,主要以輔助及幫助患者的生活為主,第三是筆者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層面,也就是家庭的支持,包含了包容與心理的支持,平常身為家中長者的多桑世代,一旦有了失智的問題,心中的挫折與難過不言可喻,家人的關懷與體諒的重要性更甚以往。

目前日常生活中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包含每星期固定三次以上的運動、多跟別人接觸以及多閱讀、多動腦,簡單說起來就是別讓自己閒著;至於筆者常被問到的靈芝、銀杏等健康食品,目前沒有大規模的文獻來證明有效。

「多桑世代」年輕時做出了諸多貢獻,現在正是身為後代的我們為他們伸出援手的時候!劉議謙最後提醒民眾,適時找一位神經科醫師聊聊,評估並做出合適的治療計畫是重要的,因為失智症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多動腦、多運動就可以輕鬆的達到預防效果。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本文作者【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 神經內科 劉議謙 醫師 】

 

carefo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