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氣候反覆無常,常言道「春天後母臉」,此時節日夜溫差大,加上空氣品質不佳,許多人慢慢浮出過敏症狀,諸如惱人的鼻過敏,會特別容易鼻塞、打噴嚔、流鼻水;除了鼻子有症狀外,支氣管、眼睛、皮膚都可能同時受害,癢個不停,當狀況發生在結膜,稱之為過敏性結膜炎,主要症狀為流眼淚、眼睛紅、眼睛癢、揉眼睛;當它發生在皮膚時,症狀為皮膚搔癢、發紅、落屑、粗糙等,就是異位性皮膚炎。
相信在台灣有許多人深受過敏之苦,為何會過敏,主要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於外來的過敏原過度反應,以致造成許多身體不適的症狀。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長李宏信指出,這種身體所發出的一種防禦性發炎反應,發生在鼻部搔癢、流鼻水、鼻塞等症狀,稱之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流行率在台灣位居所有過敏性疾病冠軍,可能發生在各個年齡層身上。
過敏性鼻炎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鼻黏膜對環境中的過敏原或過敏因子,經由E型免疫球蛋白(IgE)為媒介所誘發的發炎反應。鼻過敏的發病頻率從一小段時間、一整天、季節性,或是經年性都有;病期則是從數週到數年不等。有鼻子過敏的人,可能一早起床就噴嚏連連,加上流鼻水或喉嚨癢等症狀,一整天的心情都受到影響。
鼻過敏主要是鼻子功能過度發揮產生的病態反應,李宏信醫師表示,需要透過藥物將這些過度發揮的功能予以抑制或改正,鼻過敏症狀自然解除。在治療上,鼻過敏可以進行非手術及手術治療,非手術傳統是以服用抗組織胺,不過臨床上並非所有病人都能獲得良好效果。類固醇在治療過敏性鼻炎上經常被使用,主要作用在於阻斷過敏素、抑制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浮腫、抗鼻分泌物的滲出,但要注意口服型類固醇不要連續使用超過一個星期,以免副作用出現。若是一般治療對於救治無效的患者,有時醫師會建議考慮開刀治療,包括一般手術雷射、冷凍、電燒等方法,若經常發作的患者可考慮鼻過敏神經截除手術。
一般說來,引發過敏的主要因素有兩種,有可能是遺傳體質,或是環境因素。根據醫學統計,父母親其中一人有過敏疾病者,其所生子女約有1/3的比率會發生過敏病,而父母親兩人皆有過敏病者,其所生子女約有3/4的比率會發生過敏病。
至於環境的因素,主要是接觸某些特殊過敏原,刺激性物質,呼吸道病毒感染,天氣劇烈變化才產生過敏症狀,例如塵螨、黴菌、花粉、貓狗的毛屑、蟑螂最為普遍。一般而言,遺傳體質為一種很難改變的事實,而環境因素則可借人為因素改變,居家室內環境常會影響過敏病情,所以做好居家環境控制相當重要。
除此之外,想要避免過敏的發生及持續惡化,若能預先防範過敏的發生,可能是治本的一種方式。針對可能引發過敏的因素加以防範,將可減少過敏的發生率。要確認到底是哪種東西引發過敏,必須經過詳細的檢查,找到免疫系統針對該物質所產生的抗體和其他相關物質,才能被確定。
目前有所謂的過敏原檢測,可藉由簡單的抽血檢驗來確定過敏原,健保給付的常見檢驗方式有過敏原定性檢驗、特異性過敏原免疫檢驗和皮膚貼布試驗。通常,醫師若懷疑為過敏病時,會進行初步的過敏原定性檢驗,以確定是否真有過敏體質,若結果呈陽性時,才進行下一步的特異過敏原免疫檢驗,找出到底對那些東西過敏。不過要注意的是為避免醫師浮濫執行過敏原檢驗,中央健保局已修正規定,限制這類檢驗的條件:「限確診為氣喘、過敏性鼻炎患者或兩歲以下有異位性皮膚炎」。
找出過敏原,對過敏病的預防及治療相當重要。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過敏原都可以藉此法找到。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惟有日常生活多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用心紀錄發作時所吃的食物或是所接觸的物質,找出引發過敏的相關因素,儘量以避免的方式來減少發作,是最實際而有益的事。當然對於較為嚴重的病情,還是須以藥物控制,或是減敏療法及手術來根治,以防過敏的發作。
文取自中時健康